如何推进物流业供给侧改革?
来源:平尚经济|发布时间:2016-08-18 08:46|浏览次数:
中国物流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从各项关键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物流业大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降了下来,物流业也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转型发展新时期。一边是发展速度减缓,一边是成本效率改善压力加大,如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获得发展的新动能?在2016年中国货代物流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就中国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物流成本高,既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王微认为,这其中既有制度成本高的问题,也有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好,导致过度运输、重复搬倒的问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低下,而且我国物流行业的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作为一个大陆型国家,我国铁路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近年来我国生产力布局发生很大变化,以家电产业为例,以前可能每个省都有家电制造企业,随着竞争的发展,家电业在全国出现了四大集群,形成了产品集中生产供应全国的格局。家电物流的平均运距在增加,大量依靠公路运输明显不经济,这也是物流成本高企的原因。“就物流业供给侧改革而言,近期,降成本的任务应该是比较重的。”王微表示,改革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补短板,通过加快综合运输设施建设、铁路建设、中西部地区路网建设、农村路网的建设,让综合运输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高水准的对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有效供给。
与其他行业一样,物流业供给侧的改革,更多是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王微表示,物流产业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进行服务创新。以分工深化和专业化为动力的物流服务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物流产业的内容和结构。大量新兴物流服务的涌现及专业化发展,成为物流服务创新的主导。例如在运输领域就出现了快运、干线运输等新的业态。物流设施与要素投入服务也在日益专业化,推动物流支撑性服务的快速创新发展。例如,国际上就出现大量专门运营港口码头、集装箱等重资产的服务商,这些新行业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物流产业,也可以达到优化物流业结构的目的;二是技术创新。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技术创新可能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次第展开,而在中国,目前这三大任务是齐头并进。应该说,快速推进装备现代化很重要,过去我们将大量投资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我们的公路运输,在装备供给上就存在与现在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应该去掉低效低质产能。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度应用为核心的物流技术创新,为物流产业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创新提供新途径和新动力,从物流作业到管理手段、再到商业模式、供应链整合;三是加快主体创新。以现代物流企业为龙头的物流组织创新不断加快,物流产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大型物流集群的出现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四是物流方式创新。例如以多式联运为代表的新型物流运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全球供应链形成,成为全球物流一体化乃至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式联运是在水、铁、公、空等多种运输服务方式均已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物流运营方式,是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多式联运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组合来形成高效的运输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和一体化发展,提高整个运输乃至物流过程的效益。因此,多式联运被认为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新世纪以来全球物流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式联运发端于国际集装箱的海铁联运和水水联运,并逐步扩展至以铁路为核心的铁水联运和公铁联运,目前则已扩展至空陆联运的发展阶段。多式联运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多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物流装备、标准化及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有力地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大发展,为全球供应链的加快形成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五是制度创新。以促进竞争、提升效率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物流体制机制创新,是物流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基础。
王微同时认为,以多元创新为动力的物流发展即将出现新的格局,新格局的特征如下:一是物流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二是物流创新发展加速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三是促进物流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上更多依赖物流设施装备及劳动力的大量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靠物流管理知识、市场信息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投入;四是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即形成高水平综合运输体系、多样化供应链体系、全球布局的物流中心和新型的物流发展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