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学(协)会动态 > 物流学会动态 >
62.9K

物流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题报道之---物流工程高峰论坛在上海

来源:|发布时间:2010-11-15 13:25|浏览次数:

 

专题报道之五:

物流工程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主办,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洋华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物流工程高峰论坛10月25日在上海永达大会堂召开。来自物流工程界的前辈、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正值物流工程分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也是国家经济转型期,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物流工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取得自身的更快的发展,是物流工程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围绕论坛的主题,会议邀请专家就国家对物流装备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物流装备的发展与需求、国外先进技术介绍等方面做主题报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制造科学与物流
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从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着力推动制造技术自动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物流工程创新发展、重温“知识就是力量”的现实性、产学研真正结合是提高物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好阐述了制造科学与物流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发展方向和趋势。
宋理事长在报告中指出:制造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相关制造技术领域一样,以趋于成熟的体系进入了21世纪。在制造材料方面着力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制造结构方面着力向新型化方向发展;在制造装备方面着力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制造工艺方面着力向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实际上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有机结合;是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我们应该清醒并不断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倍增器”,是发展方式“转化器”,是产业升级“助推器”。而包括物流工程技术在内的机械工程技术发展到现代,已经不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的个人行为,而是包括物流技术与工程在内的现代制造业创新过程,已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过程,是工业化社会力量的支持过程,是社会各方资源的协同过程。宋理事长指出:物流工程的创新与发展取决于“系统” ,取决于“团队”。新的物流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需要创新、转化并产业化,才能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宋理事长特别重温了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经典思想。正像著名的竞争力大师德鲁克说过的,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人们最关注的将不是资本,而是知识。
    最后,宋理事长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是制造科学与物流技术发展必由之路,为此再次建议作为工程类科技社团的中国物流工程行业组织,积极探索和组织在具有高水平新领域这些明显高新特征的物流行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战略联盟新
模式的尽快形成。
    宋理事长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代表们聚精会神,认为宋理事长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正是行业未来应该去着力解决的问题,他的一些看法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局级)、研究员王微博士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十二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
王微博士分析了“十二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她指出:世界经济总体将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大的调整和大的变革,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既对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庞大的生产能力构成挑战,也对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既有可能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也为我们同步参与新一轮科技创新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既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有所加大,也有利于我国广泛参与全球事务,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发展阶段转型要求更为迫切,三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是一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经济体迈向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既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否则将进入长期徘徊。
         王微博士指出“十二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趋势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模式的决定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攻坚阶段和以更加主动姿态在更高水平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的格局与趋势,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调整优化加快、物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的环境日趋优化。
    “十二五”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促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提效率、多创新、可持续。战略重点是力争实现四个转变。主要任务:显著提升六个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研究员作了题为“推进物流装备产业发展问题”的报告。
    汪鸣副所长首先说明了国家规划对物流装备产业发展要求,国家对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任务要求主要有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十个方面。发展的重点工程是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十大工程。
    汪鸣副所长指出物流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将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升级性装备的发展如:集装箱运输装备、箱式车、甩挂车辆、危险品运输、储存装备、冷藏运输、仓储装备、多式联运装备;二是创新性装备发展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集成系统、制造业物流集成系统及装备、物流信息化系统及装备、城市配送车辆。
王微博士和汪鸣副所长的报告,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上,给了与会代表一个清晰的概念,物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将会得到应该有的发展,其机遇和挑战将共存。
    日本物流系统机器协会国际分会副会长森胁一郎先生作了题为“从日本物流装备的变迁,展望中国物流装备发展”的报告,分析了日本物流装备概念的变迁和方向,日本物流装备经历了从60年代的节省人力化、70年代的无人化、80年代的协调化、90年代的高性能化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自律化,物料搬运无所不在,实现从进货到出货过程的配送中心的自动化。森胁一郎先生认为日本的物流装备经过了40年~50年的发展才达到了今天这个水平,而中国也只花了不到10年时间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物流装备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作为基本、中国因为还处在物流装备的发展期、追求全面的效率化非常有必要。效率化的要素就是标准化、信息化等等。作为少子老齢化社会的对策、中国的物流装备会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高速成长物流也在千变万化、具有灵活性的物流计划&解决方案以及作为支撑物流发展的物流装备也会越来越被市场青睐。由于环保问题、物流装备的节能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不仅仅是设备、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效率化、如何灵活运用物流装备的方法论及相关学科也有发展必要。
    森胁一郎先生从日本物流装备的发展与变迁,给中国未来的物流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好的启示与建议,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包起帆在大会上作了“现代港口物流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报告。
    包总佯细阐述了上海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一是基于电子标签的港口集装箱物流,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集装箱监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集装箱的信息“交流”无需人的干预,自动完成。它能够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变革。二是基于精准配送的港口散杂货物流,与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物流协同和无缝隙物料配送,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和电厂灰场共用的方案,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是基于增值服务的汽车滚装物流,面向客户定制化的敏捷物流服务体系。汽车物流包括汽车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涉及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改装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系统。以港口滚装码头为载体,建立码头滚装业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分拨、汽车增值服务三位一体的汽车物流平台,提供面向客户定制化的服务,为港口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包总在报告中全面介绍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和散货自动化装备。包总指出:现代集装箱码头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上海港将在外高桥二期码头,建成中国第一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通过掌握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控制与管理系统,为建设集装箱全自动无人码头做好技术储备;通过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自动化装备制造技术,为港机制造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技术储备。在散货自动化装备方面,将针对现代港口散货自动化装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联合攻关,根据上海港的口岸环境,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散货智能化装备,实现散货物料的高效自动装船、卸船、堆放与作业远程监控。
    包总还着重提出了绿色港口及服务的概念,进行港口装卸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将在上海港外高桥二期码头开展高架滑触线供电方式油改电RTG的研究和应用、在洋山港区采用混合动力RTG。同时为了解决港口城市由于停靠船舶油料发电产生废气污染,并开展移动式岸基变频变压供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并成功为停靠在外高桥二期码头的中海集运“新福州”轮提供岸基供电。以港口为基地,为靠港船舶提供节能减排服务,营造绿色港口的同时,也成为港口持续发展和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包总的报告,用案例和实事说明了港口物流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才能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陆大明院长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低碳模式与起重机械行业发展”的报告,陆理事长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这一切是建筑在大量耗用原材料、能源、初级劳动力以及“大量牺牲环保及生态资源”的成本之上的。巨大的环境压力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目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与“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绿色制造是1996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提出的一个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未来国际制造业将不再是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节能减排将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主导趋势。它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领域(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环境领域和资源领域。
    陆理事长认为,在起重机领域,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是绿色设计,包括: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ED)、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ment,DFE)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LCD)。而在起重机械领域低碳模式发展关键举措主要有:改变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开放模式,增加“回收”环节;改变设计理念,考虑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后期处理等全周期,即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理念;放弃传统的制造思想,选用绿色原材料;广泛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尽量简化工艺,优化配置提高系统运作效率,使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的使用量,尽量采用各种替代物质和技术;采用针对拆卸的设计,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处理等。
    陆理事长的报告提出了当今制造业包括物流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充分关注。
  北京北洋华诚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洪在会上作了“重型机械制造业涂装车间解决方案”的专题报告,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金属材料有1/3因被锈蚀而报废,重型机械使用大量钢铁材料,因此,防锈在重机行业非常重要。而目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溶剂型油漆含有大量苯和其他对人体有害物质,带来重大的环保问题,同时溶剂型油漆的附着力和防锈性能过分依赖金属表面状况。
  为此北洋华诚研发出一种专利产品--水性金属防腐涂料,这是一种以水基环氧树脂为基料的,无毒,无臭,不燃,不爆的涂料,可直接加水调和后涂刷。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GB/T 6748-2008船用防锈漆规定的标准,水性金属防腐涂料环保,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发挥性物质;安全,运输,保管,使用无危险;对金属基面无特殊要求;工艺性好,面漆涂错了,可用涂改液修改;在有锈斑的金属表面有很强的附着力;与溶剂型防锈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陈庆洪董事长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特别是企业界的代表们的浓厚兴趣,解决企业涂装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并降低成本正是企业所关心的一个大难题,新的解决方案受到欢迎。
    物流工程高峰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这样具有实际意义的会议,今后还将召开。
 
 
 
物流工程学会 供稿
 
 
 
 
 
 
 
 
 
 

Copyright © 物流工程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27276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证字第4347-1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