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学(协)会动态 > 物流学会动态 >
62.9K

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在福州隆重举行

来源:|发布时间:2012-12-09 14:46|浏览次数:

 

 

 

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在福州隆重举行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主办,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集团、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于20121120-21日在福州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智慧与合作”为主题,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的物流工程界专家、学者200人参加了会议。

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宋天虎先生,机械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朱森第先生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陆大明先生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宏勋先生,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包起帆先生,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教授Peter Wypych先生德国下莱茵应用科学大学教授habil. Holger Beckmann先生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教授富田侑嗣先生安特优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Andreas Ganz先生,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副主席、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国华本届会议协办单位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秦英奕先生,河南天隆输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代先生,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先生    

大会由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包起帆先生主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宋天虎先生致辞,宋监事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宋监事长指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物流工程已被世人广泛地认为是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国现代物流工程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特别是作为物流工程的重要支撑——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的创新发展必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陆大明先生在致辞中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大会程序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欢迎,特别对应邀到会做演讲的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陆大明主席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涉及领域,以及论文出版情况;简明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物流工程的快速发展历程,指出未来中国的物流工程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巨大的。并相信,透过此次国际会议的平台,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工程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交流与讨论,必将对中国的物流工程技术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Peter Wypych教授代表外国专家在大会上致辞,Peter Wypych教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能参加会议表示非常的高兴,相信通过这次的交流,能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推进技术的进步。

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日本的7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专业的演讲,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成功经验,对中国的物流工程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他们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极大的欢迎和一致的好评

朱森第监事做的“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报告,详细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制造模式、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转型升级的路径、朱总指出: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如: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制造服务化,以及高技术服务业。十二五”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重点是供应链管理优化、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融资租赁、增值服务。朱总还介绍了精益生产模式下的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基本思路是:分离——强化核心、提升效益,专业——业务专长、面向社会,延伸——功能延展、连锁经营,集成——交钥匙、一站式,增效——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示范——典型推动、平台建设。

陆大明主席在“新经济形势下物流工程未来走向”中对中国新经济形势下的现代物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进行转变,产业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当前,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回暖、电子商务带动现代物流发展、农业物流备受关注、医药物流持续升温、制造业企业物流受到重视、冷链物流前景广阔、物流地产可能再次升温。在谈到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时,陆大明主席指出其主要表现为: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组织网络化。陆大明主席在报告中还总结了中国物流工程近处来的显著进步。而中国的物流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未来的改善空间很大,映衬着中国物流工程未来的发展可期。综合看来,中国物流工程未来的走向应该是:一、适应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提供差异性服务;二、从产品制造向全面服务提供商转变;三、专业化应是发展方向;四、紧盯产业发展的变化,提供先进、高效、实用的成套物流装备;五、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六、绿色与智能物流是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七、智能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陆大明主席最后指出:提供绿色、环保以及具有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及产品,将是未来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并符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未来的物流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更为和谐、更具人性化的设计、装备和系统。

德国下莱茵应用科学大学habil. Holger Beckmann教授所做的“Development Lines of Logistics -- Fields of action for the planning and shaping of future Supply Chains” 报告,谈到了物流的发展沿革供应链行业规划和塑造影响因素以及前景展望habil. Holger Beckmann教授指出,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整合的范围未来供应链的规划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包含资源、人文、城市、生态、物流、互联网、技术、智能工厂、交通管理、虚拟化、个性化等等,复杂性增加,战胜这种复杂性的策略最重要的是:扩大所掌握的资源减少所需时间积极行动,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预测能力、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供应链未来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供应链一体化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伴随着供应链的日益分割和虚拟线的创造、服务的动态构成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和自组网能力的提高,定制服务进一步分化;另外,适应能力之后的下一个步骤是开发能力。总之,物流正在成为 “开放式创进程的驱动者。

    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Peter Wypych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题为“R&D Reliable and Sustainable Supply of Bulk Commodities”的报告,Peter Wypych教授指出:在不久的将来,采矿行业和电力行业会面临越来越困难的挑战,例如:在复杂的流动路径、瓶颈和生产更好、更低档产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在处理产生细尘的大宗商品、环境排放和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和运作。Peter Wypych教授介绍了一些从矿山到港口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所做的一些研究、开发和应用。Peter Wypych教授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校准的材料模型验证过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来改进设计、制造和加工工艺;处理精细、湿润和粘性物品的新技术,以及复杂的传送带传送/转载设计;如何通过解决飞散性和灰尘产生机制,在源头上减少粉尘排放量。最后,Peter Wypych教授还介绍了相关案例的研究。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富田侑嗣教授则通过对全世界重要杂志近两年来关于仓储、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研究、机械输送、管道物料输送、气力输送包括容器管道输送和浆体输送领域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富田侑嗣教授认为近年来,以上相关领域的技术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本的研究与发展处于低潮,而中国则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市场在发展、技术在发展,中国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物流工程学会2012年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对中国的物流工程技术发展做了调查研究,编写了《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报告 2012》。在本次大会上,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华教授对《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报告 2012》进行了发布。《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报告 2012》,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在物流仓储设备、分拣设备、起重机械、输送设备(智能输送)、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仿真技术等领域创新技术发展、新产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较详尽地分析了电子商务、烟草物流、冷链物流、服装物流、医药物流系统等相关领域对物流装备的需求。同时,力求正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如国产成套设备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但同质化产品严重、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价值链的高端缺位等。《中国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报告 2012》对于从事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制造应用的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及用户在进行行业分析、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方向、产品合理应用、人才培养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安特优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Andreas Ganz先生应邀在大会上作了“MTU for On- & Off-Highway Business in China”的报告,对产品应用、环境保护、戴姆勒MTU联合以及针对非道路设备厂家的挑战走向并对全球化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国内外专家的演讲获得阵阵掌声,他们所做的报告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很深的内涵,以及从报告中所透露出的敬业精神,与会代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本次国际会议还开设了三个分论坛,15位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专业而精彩纷呈,各分论坛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物流仓储与企业供应链论坛,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翁迅教授做了“基于灰色模型的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的演讲,翁迅教授针对应急救灾过程中救灾物资的需求量难以预测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用较少的输入参数便可进行物资需求量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在选取模型参考因素和进行模型求解预测值的两个方面都有其相当大的优势,此模型相比其他传统计算模型有着很大的改进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张敏博士做的“复杂生产过程质量多模型预测方法研究”的演讲,针对复杂生产过程各子过程相互耦合以及各数据呈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复杂生产过程质量多模型预测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各工况下的质量预测模型,再利用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求解各工况下的权值,将多模型与预测控制相结合实现复杂生产过程的质量预测

北京科技大学梁合兰在“基于混合模型的三级分布式库存优化研究”的演讲中,提出了一种服务水平约束下的三级服务备件联合库存模型及求解算法设计了离散仿真模型对备件物流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带局部订货点优化的遗传算法实现(r,Q)策略下的求解优化。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李俚教授做了“物流业务交易平台数据库模型的研究与构建”的演讲,提出了基于UML的数据库建模方法,对平台应用实体进行业务需求分析,建立物流业务交易模型,根据物流业务交易模型,获得平台用例图,并且使用活动图来集成用例之间的关系,最终依据类模型向数据库模型映射的实现规则,完成物流业务交易平台的数据库建模。

在起重技术发展论坛,卫华集团有限公司秦英奕副总载的国内工业起重机技术发展方向探讨,通过对国内外主流起重机产品的技术进行比较,找出主要差异,并结合国内配套资源及生产要素,指出工业起重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对行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张毅在“桥式起重机轻量化技术”报告中,介绍国外起重机产品的新技术及特点,分析我国桥式起重机产品的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介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通用型桥式起重机轻量化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概况。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周奇才教授发表的“考虑悬垂效应的多段杆变幅系统非线性计算方法”,提出超大型臂架起重机变幅系统通常是刚柔性构件混合体系,构件自重引起变形垂度和大位移,因此具有很强的几何非线性。针对该变幅系统载荷位移的精确求解问题,建立了非线性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实例计算。

日本隆祥泰工程技术株式会社任永祥先生在“日本物流运搬机械的现状及展望”演讲中,阐述了日本在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在日本泡沫经济的拖累以及日圆升值的双重影响下,日本物流搬运机械为求生存,寻求发展的轨迹。任永祥先生介绍了在集装箱机械等失去竞争力之后,转而在日本市场的造船,电力,钢铁等行业,新型船坞臂架起重机,船坞龙门起重机,连续卸船机等新型机械的发展概况。另外,还介绍了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日本厂家所做的各种努力与尝试。

大连理工大学曹旭阳博士发表的“基于知识的起重机智能设计系统开发”的演讲,针对目前应用传统方法设计开发起重机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对于定制产品响应缓慢的特点,结合KBE、模块化、参数化等技术,开发了起重机智能设计系统。此系统可快速实现方案设计、方案阶段的报价,有限元分析及优化,零部件的三维、二维模型生成,设计文档的输出等功能。

在输送系统技术发展论坛,河南天隆输送装备有限公司郭金星在“第二代气垫带式输送机在氧化铝输送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演讲中,用案例介绍了自第二代气垫带式输送机于2005年在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成功投运以来,实现了氧化铝粉的大运量(300t/h)、长距离(单机长度976m)输送,将单系列电解铝的年生产能力由原先的1020t/a提高到4050t/a,满足了大规模铝电行业生产需求。河南天隆输送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二代气垫机在设计理论、节流孔布置、设计方法、气箱结构、风源装置、清料装置等方面采取了六大创新技术,解决了以往气垫带式输送机存在的气垫均匀稳定性差、沿程阻力损失大、节能效果不显著或根本不节能、重载起动困难或根本不能重载起动、漏风较严重、气垫形成不良等问题。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潘仁湖博士在龙净环保物料输送技术及应用”演讲中,介绍了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环保物料输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潘仁湖博士指出:取决于物料料性及系统的设计技术对拥有可靠、高效而又经济的物料输送和储存系统至关重要,潘仁湖博士介绍了龙净的气力输送技术及系统、企业建立的气力输送试验系统,以及多年来对物料料性研究的成果;对管式皮带输送装置开展的各项研究及应用成果;采用有效抑尘技术和成套设备来有效治理物料输送过程中的粉尘所取得的成果。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宋伟刚教授在“带式输送机非稳态过程行波分析方法及其仿真”演讲中,从带式输送机连续动力学模型出发,建立了速度波和力波在滚筒上传播的关系和在输送机线路上速度波和力波传递模型;给出了波传递过程中的波阻抗、速度波的衰减、等效阻力速度等的计算式;确定了在滚筒上激发关系、折射关系以及反射关系;建立了输送线上集中质量上波传播模型。提出了采用行波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并得出张力波波动周期不仅与波在输送线路传播的时间有关,还与运行阻力造成的波的传播滞后相关。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Kenneth C. Williams 教授所做的“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oads on Buried Support Columns in Stockpiles”报告,对作用于掩埋在料堆中的支撑结构的负载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Roberts的研究和提出的理论,产生于储存物料里的主动和被动应力状态都极大地影响了施加于支撑柱上的负载,而这些应力状态又与物料的装卸方式、沉降和流动属性相关。通过开展关于散料储存棚支撑柱负载的案例研究和小规模实验台的实验研究,验证了Roberts理论中用于计算作用于支撑柱上负载的设计方程。研究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吻合较好,但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基于Roberts 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实验室规模测试装置,该装置能够同时测量掩埋支撑柱前后面所承受的负载。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孟文俊教授做了 “难流动散料仓储系统卸料子系统性能分析”的演讲。对散体物料存储的重要设备--存仓做了深入的研究。孟文俊教授指出:自/公转刮刀组卸料系统是针对难流动散体仓储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卸料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刮刀组在进行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存仓中心轴线公转,以实现难流动散体的均匀出仓。通过分析刮刀组中任意两个相邻刮刀的运动轨迹,求出刮刀扫过存仓底部时所对应的不同面积,并以连续卸料为前提条件,推导出刮刀组公转速度与自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存仓的高效卸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还参加了以“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题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年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先生作了题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报告。他指出,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发达国家都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并推出依靠科技创新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制造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他认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一方面,它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服务水平,并延伸发展制造服务业,深刻地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今后20年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应该而且可能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卢秉恒院士作了题为《增材制造技术》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作为一项正在发展中的制造技术,其成熟度还远不能同金属切削、铸、锻、焊、粉末冶金等制造技术相比,还有大量研究工作需要进行,包括激光成形专用合金体系、零件的组织与性能控制、应力变形控制、缺陷的检测与控制、先进装备的研发等,涉及到从科学基础、工程化应用到产业化生产的质量保证各个层次的研究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王国彪教授作了题为《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研究新进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2012年度机械工程学科基金项目的评审、资助情况与2013年度科学基金的基本政策。重点报告了近两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及其研究成果。并针对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展望了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共收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的论文200多篇,录用了论文120多篇,涉及物流系统与管理、物流仓储与配送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绿色物流与应急物流、起重机械技术、输送机械技术、装卸机械技术,工业车辆技术等众多领域,并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和德国Springer出版集团分别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论文集。

陆大明主席在会议结束时做了总结发言,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所有参会的代表,特别是来自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再次表示感谢。对协办单位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集团、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对大会的鼎力支持及提供的周到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陆大明主席最后宣布,2014年将再次召开物流工程国际会议,并确定将两年一届的延续下去,陆大明主席发出正式邀请,邀请大家撰写高水平的论文,积极参加2014年物流工程国际会议。

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在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

2014年再见!


Copyright © 物流工程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27276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证字第4347-1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5号